現在很多養豬場都鋪設了水泥地面,初衷是為了好清潔,有助于保持衛生條件。但隨著養豬業的不斷發展,很多人發現水泥地面養豬有很多弊端,如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水泥地面而引發的。下面就來看看具體有哪些弊端,以及如何解決吧。
首先,水泥地面最突出的一個缺點就是“硬”。過于堅硬的地面,豬在上面行走、玩鬧時會對豬蹄和關節造成沖擊,容易引發關節炎、豬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等疾病的發生或造成肢蹄受傷,體重過大的豬更加難以承受堅硬地面的沖擊。
解決辦法:有條件的豬場可以選擇更換地面,可以是一半水泥,一半三合土或者土磚砌成,也可以是木板,這樣會大大減少蹄部磨損,避免因受傷而引發炎癥;如果無法更換地面,可以在地面上鋪設墊料,比如木板、莊稼秸桿、鋸末、亂衣料等,即可以解決地面過硬的問題,同時還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其次,水泥地面保暖性差,比較冷。水泥地面只吸熱卻不散熱,因此,鋪設水泥地面會使豬舍的整體溫度降低,且地面冰冷,豬群平時臥地會導致腹部著涼而引起腹瀉。另外,由于水泥地面較涼,在冬天,豬必須以增厚皮膚來維持體溫和抗擊地面的磨損。因此,水泥地面豬舍內飼養的豬的皮膚都比較粗糙,不僅賣相不好,而且對豬肉的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
解決辦法:除了在地面上鋪設墊料外,還可以加裝地暖,讓水泥地面與豬體溫度接近,使豬保持在一個舒適的狀態;另外還可以將豬舍內溫度提高5℃,這樣便會抵消水泥將地面有效溫度降低的5℃,從而使豬舍內溫度恢復到豬群需要的溫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潮濕的水泥地面會使豬舍內有效溫度降低10℃,這是因為水蒸發時要吸收熱量的緣故。因此,冬季要保持地面干燥,嚴防在地面上灑水。
綜上所述,水泥地面對豬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在于溫度和硬度,這兩方面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引發很多疾病,因此,養豬場應引起重視,盡力改善豬群生存環境。另外,需要加強豬群營養水平,適當補充礦物質及其它微量元素,其中應更加重視鐵的補充,尤其是初生仔豬,仔豬出生三天內肌注右旋酐鐵素,防止仔豬貧血。
(審核編輯: 豬豬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