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三季度,A股生豬養殖板塊營增利減,多豬企發力降低養殖成本。
前三季營收普增
依據申萬行業分類標準,前三季度,A股生豬養殖板塊10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08.52億元,同比增長5.1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65.07億元,同比擴大124.31%,生豬養殖板塊整體營增利減。
新希望營收保持“千億+”,以1067.48億元位列第一;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營收分別為829.69億元、646.89億元,板塊前三甲格局依舊。
值得一提的是,*ST正邦前三季營收同比下降56.74%至57.86億元,板塊排名下降一位至第5名。*ST正邦解釋稱,主要系公司規模下降,飼料及養殖業務全方位萎縮所致。
10家豬企前三季集體虧損,其中,溫氏股份凈虧45.30億元,同比下降760.77%。溫氏股份分析,主要原因是養殖產業經營虧損。
對比2022年同期,東瑞股份、羅牛山凈利降幅驚人,分別為8495.52%、2922.17%!*ST正邦實現減虧,凈虧損收窄63.13%至28.19億元。
養殖成本受關注
業績虧損之際,多豬企希望通過降低養殖成本,實現業績改善。
10月31日,牧原股份養豬生產首席運營官李彥朋在媒體開放日上介紹,牧原股份接下來的生豬養殖成本目標為14.5元/kg,年底有望實現這一目標,明年全年會將成本控制在14元/kg以下。
9月5日,溫氏股份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提到,二季度以來,公司開展降低豬苗成本專項行動。年初豬苗生產成本較高,7月份豬苗生產成本相比1月份降低50元/頭左右,豬苗降本成效明顯。后續豬苗生產成本的下降也會逐步體現在出欄肉豬的綜合成本上。
神農集團9月初介紹,公司實行走出去的戰略,走出云南到廣東廣西發展,由于兩廣地區具有原料成本優勢,從而養殖成本更低,隨著兩廣地區出欄比例的增加可實現公司養殖成本的整體下降。
前7月豬價低位運行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日前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生豬市場供應總體較為充足。1至7月份豬價低位運行,出欄一頭生豬虧損約130元人民幣。7月下旬之后,豬肉供需逐漸趨于平衡,生豬價格回升,養殖實現扭虧為盈。
不過,山西證券30日研報認為,豬價的局部反彈難以修復資產負債表,不改行業產能去化大趨勢,產能去化仍將是貫穿2023年的行業“主基調”。近期生豬養殖業的仔豬端和育肥端全面虧損,產業里的現金流更加趨緊,且預期趨于悲觀,后續產能去化或逐漸進入加速期。
另據國家發改委27日披露數據,2023年10月第4周全國豬料比價為4.44,環比下降0.67%。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虧損為7.72元。
國家發改委指出,10月第4周豬價偏弱運行。北方部分地區豬病復發,引發養殖單位恐慌出欄,散戶拋售情緒尤為明顯,導致市場低價豬源增加,豬價小幅下滑。雖然周內部分屠宰企業增加入庫動作,開工率略微提升,但供需仍表現失衡。隨著豬價降至低位,養殖單位或有抗價惜售動作,預計豬價存反彈可能,但市場利多提振依舊欠佳,反彈力度或較小。
華安證券推斷,本輪生豬產能去化最遲將于2024年上半年結束,豬價有望迎來新一輪上漲。一、二線龍頭豬企估值多數處歷史底部,估值已先于基本面調整到位,繼續推薦生豬養殖板塊。
國金證券也認為,目前生豬養殖板塊股價已經處在底部區間,存在較好的投資機會,重點推薦生豬養殖板塊。建議從企業的出欄量增長彈性、出欄量兌現度、估值情況、成本水平等多維度選擇標的。
文章來源:網絡
(審核編輯: 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