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非生產天數(NPD,Non-productiveday)”?相信從事養豬的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這個概念,即母豬不處于正常生產狀態中的天數,或者說一年中經產母豬或后備母豬處于非妊娠、非哺乳狀態的天數。其計算公式為:NPD=365-[每頭母豬每年產仔窩數*(妊娠天數+哺乳天數)]。
每頭母豬每年提供仔豬數(即豬場的PSY水平)是一個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認可的衡量母豬繁殖性能的指標,其與每頭母豬每年產仔窩數息息相關,且不同研究機構的大量實驗結果表明母豬非生產天數是影響PSY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特別是在夏季,降低非生產天數顯得尤為迫切,因為PSY應用研究院的技術老師們在服務的過程中收到大量反饋,即夏季配種的母豬,大多會出現季節性繁殖障礙,或者說6-9月份配種的種豬繁殖力下降明顯,當然,這肯定跟夏季熱應激反應相關,同時與母豬配后管理更是緊密相關。
故總結夏季母豬配種后的管理要點“六不一優”,旨在為降低豬場的非生產天數,改善繁殖成績提供參考。
圖1 配種后的六不一優
一、母豬配后保證營養優
添加生殖營養仔多多,改善母豬的器官發育和受精的營養環境(輸卵管液)及著床的營養環境,增加子宮乳,提高受胎率。
二、母豬配后人為不驚嚇
夏季母豬配種后添加奧茵美抗熱應激,更應該避免人為驚嚇和混群打斗應激,0-4h不要趕動調欄,4-40h可溫和趕動,適度調欄,40h-30天不能移動,嚴禁調欄。
有研究表明,發生胚胎著床失敗和早期死亡及流產是影響配種舍失配率極為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說配后盡可能減少人為的影響導致的胚胎著床失敗和早期胚胎死亡、流產至關重要。
三、母豬配后開口不感染
配種操作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要求,配完后對地面和母豬外陰進行消毒。最好是在配后3天,每天堅持2次母豬外陰消毒,減少開口期的感染可能。
四、母豬配后能量不高能
母豬配后飼喂的能量過高會抑制體內睪酮分泌,影響胚胎著床,不利于受胎率的穩定。
五、母豬配后疫苗不免疫
疫苗應激不容忽視,應注意錯開時間,配種后30天內不打疫苗。
六、母豬配后毒素不毒害
霉菌毒素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尤其是當下炎熱潮濕的季節。為提高斷奶母豬配前的采食量,尤其是高密度養殖的高效化豬場,往往會把待配區設置在離水簾近的位置,所以需要特別留意料塔料線需定期清理,料槽需定期消毒,注意防霉脫霉,添加酶毒清,進行保肝護腎,做好解毒防毒工作。
七、母豬配后環境不濕熱
懷孕和哺乳母豬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8~22℃。夏季母豬容易產生熱應激,除了客觀的因素如皮下脂肪厚,汗腺不發達,外界溫度過高,豬舍建造不合理外,還有人為的影響如飲水不足、通風不良、濕度過大等等。
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
(1)保證母豬飲水充足,通過促進排尿排便帶走熱量,做好舍內的良好通風。
(2)通過定期檢修風機水簾,保證通風良好,同時控制好舍內濕度,不宜頻繁沖欄。
很多飼養員在炎熱夏季都有一個沖欄誤區,以為每天給母豬沖欄可以緩解熱應激反應,但如果遇上舍內通風不良的話,舍內濕度過大往往會加劇母豬的熱應激反應,有研究表明濕度與溫度具有疊加效應。
當舍內的相對濕度范圍在60%-70%,溫度在18-22℃時,母豬體感舒適,當溫度超過27℃,母豬會有熱應激反應,應及時開啟水簾,舍內的相對濕度范圍應控制在55%-75%較佳。
圖片
圖2-3 水簾外設置遮陽布、水簾池設置防曬網
《湖南某規?;i場母豬流產情況的調查》
影響母豬流產的非傳染性因素中,高溫季節降溫設施安裝前較安裝后母豬配種后返情率高8.18%,配種后母豬平均產仔數和平均活健仔數前者均極顯著低于后者(P<0.01)。
八、小結
夏季母豬配后管理要點總結為“六不一優”:即保證營養優、人為不驚嚇、傷口不感染、能量不高能、疫苗不免疫、毒素不毒害、配后環境不濕熱。
(審核編輯: 豬豬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