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5recu"></acronym>
    <track id="5recu"></track>
      <track id="5recu"></track>
      <table id="5recu"><strike id="5recu"></strike></table>
      <table id="5recu"><strike id="5recu"></strike></table>
      <acronym id="5recu"></acronym>
        <pre id="5recu"><s id="5recu"></s></pre>

        聽課筆記 | 第十二屆李曼中國養豬大會21日大會主論壇

        供稿:三石

        點擊:

        A+A-

        相關行業:

        關鍵詞:

          我要投稿

          1.jpg

          李曼中國養豬大會

          大會主論壇


          10月21日/上午

              眾所周知,李曼中國養豬大會作為全國乃至全球高水平、高影響力的豬業盛會,為參會代表及參會企業提供了一個探討養豬行業前沿技術和最新科技成果的平臺,受到來自中國乃至世界養豬行業同仁的高度關注,為推動我國養豬事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

              2023年10月21日上午,第十二屆李曼中國養豬大會主論壇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一樓多功能廳召開,大會主論壇有4位演講嘉賓,主持人為明尼蘇達大學約翰·迪恩教授。日程如下:

              

          會議日程 | 大會主論壇

              主持人:約翰·迪恩

              9:00am - 當前我國豬病流行現狀與防控對策,陳煥春院士,華中農業大學

              9:30am - 養豬生產中的運營研究,約翰·迪恩,明尼蘇達大學

              10:00am - 茶歇 (多功能廳前廳,一樓)

              10:30am - 豬肉生產的關鍵績效指標:國際比較,李·舒爾茨,愛荷華州立大學

              11:00am -從一個健康視角看豬肉食品的演變,范德祈,香港城市大學

              11:30am - 問答


          1、我國當前豬病流行現狀和與防控策略

          陳煥春院士,華中農業大學

          2.png

          圖 陳煥春院士,華中農業大學

          第一部分:當前豬病的流行現狀

           1、給養豬業帶來的嚴重影響的新發、突發動物傳染病

              (1)非洲豬瘟;

              (2)新生仔豬的德爾塔冠狀病毒;

              (3)塞尼卡谷病毒;

              (4)新發圓環病毒3型;

              (5)新發蓋塔病毒。

           2、常在常發、老病新發疫病的流行和變異

              (1)藍耳病NADC30毒株/NADC34毒株和GM2的流行;

              (2)圓環病毒2d亞型檢出率逐漸上升;

              (3)基因II型豬偽狂犬病毒的流行;

              (4)豬瘟的流行病學分析;

              (5)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國臨床流行率持續增高;

              (6)口蹄疫的流行。

           3、腹瀉性疫病仍然是威脅豬群健康生產的重要傳染病

              (1)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出現基因II型變異株,以2a和2b亞型為主;

              (2)豬輪狀病毒的流行率升高;

              (3)大廠桿菌的流行群系。

           4、禁抗、耐藥性問題的出現,重新認識細菌疫病的生物防控技術

           5、多病原混合感染問題,日益突出

           6、疫病凈化和根除工作與推廣


          第二部分:當前疫病的實驗室檢測

           1、2022年臨床主要豬病的病原檢測結果

              根據22年全國29個省份5646家豬場送檢的近9萬份樣品檢測鑒定發現,PRRSV、PCV2、Mhp是引起豬群繁殖障礙、呼吸系統的主要病原,PCV3、CSFV、PRV、PPV同樣不可忽視。

          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德爾塔冠狀病毒和回腸炎是引起豬群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病原,尤其是輪狀病毒的檢出率處于高水平。病毒不同基因型的混合感染,和細菌的混合感染都是臨床上的主要問題。


          第三部分:豬場健康生產體系的建設和保障

           1、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10個關鍵點

              防止豬場以外有害病原體進入豬場:

              ①廠址選擇;②功能布局;③車輛人員控制防止病原體在豬場內傳遞擴散;④環境控制;⑤飼料飲水;⑥豬群控制;⑦免疫治療;⑧健康監測防止豬場內的病原體傳播擴散到其他豬場;⑨糞污處理;⑩病死豬處理。

           2、建立“動物疫病預報警系統”的機制

              非洲豬瘟、繁殖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

           3、建立完善的實驗室診斷和臨床獸醫服務體系

              最后陳煥春院士總結我國豬病防控的“十六字方針”:診斷清楚、治療明白、免疫有數、凈化根除。


          2、養豬生產中的運籌學

          約翰·迪恩,明尼蘇達大學

          3.jpg

          圖 約翰·迪恩,明尼蘇達大學


              約翰·迪恩首先解釋了何為運籌學,它并非新概念,是20世紀3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其主要目的是在決策時為管理人員提供科學依據,是實現有效管理、正確決策和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運籌學同樣也適用于養豬生產,在生產最大化和豬群穩定性,噪聲系統和管理系統,質量和產量直接做決策。

          4.jpg


              例如,后備母豬難以持續高產,死亡率和淘汰率差異很大,原因是什么?

              (1)生物學的個體差異

              (2)不重視養豬經濟學

              (3)缺乏對投入和結果的衡量和分析

              (4)缺乏分析工具

              約翰·迪恩分享了W Edwards Deming的話:我們已經學會了生活在一個充滿錯誤和缺陷產品的世界里,就像它們是生活所必需的一樣。是時候在美國采用一種新的哲學了。

              接著引出他認為在養豬行業里面應該堅持質量第一,但是挑戰也是存在的。

              比如,生物系統是復雜而混亂的,比造車更難。生物監測很困難,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生物系統,季節、批次和豬群之間的差異。

              約翰·迪恩定義了農場種不同健康狀態的豬只,根據豬只狀態決定之后的措施,目的是找到最經濟的處理方法。

          5.png

          為什么選擇運籌學:

              (1)提高員工福利,動物福利;

              (2)控制內部成本,同時外部成本也得到了更好的解決;

              (3)另外可預測性也是一個優點;

              (4)最后約翰·迪恩祝福大家白菜意味著百財。


          3、豬肉生產關鍵績效指標的國際比較

          李·舒爾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

          6.jpg

          圖 李·舒爾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


          第一部分:數據來源

              歐洲和美洲的數據來自一個名為InterPIG的國際基準網站;

              亞洲各國的數據來自每個國家的行業顧問和默沙東員工。


          第二部分:實驗室檢測分析建模

          按國家和生產階段劃分的生產和經濟學模式:配種到斷奶、斷奶到保育和育肥到上市。


          第三部分:分析結果

           1、基準生產成本、盈利能力、生產力和價格

              (1)生產成本分析

              2021年不同國家的造肉成本(美元/每公斤胴體,配種到肥豬上市全階段)的數據分析顯示:日本和韓國的成本排第1(4.7美元左右)和第2,中國排第3(3.8美元),巴西的成本最低(1.4美元左右)。美國和丹麥的成本排倒數第2和第3。2021年,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凈利潤是正值。韓國、日本和中國每公斤胴體凈利潤在0.2-0.5美元之間,主要原因是豬肉價格遠高于其他地區。美國每公斤胴體的凈利潤同樣也在0.2美元左右。

              (2)全階段飼料轉化率(配種到肥豬上市全階段消耗的飼料總重量/肥豬胴體重)分析

              不同國家平均的飼料轉化率為3.9。日本、韓國、意大利和中國的飼料轉化率最高,在4.8到4.2之間,主要原因是全階段死亡率較高。比利時、荷蘭和巴西的最低,排在最后三位。

               (3)肥豬全階段死亡率(從出生到上市)和母豬死亡率分析

              肥豬全階段死亡率的平均值是18.6%,美國、韓國、西班牙和中國四國排在前4,死亡率都超過了20%。匈牙利、越南和巴西排最后3位,死亡率均低于15%。美國、西班牙和丹麥的母豬死亡率最高,排前三位,都超過了10%。

           2、同比比較(2021年和2020年比較)

              與2020年的造肉成本比較,2021年有了明顯的增加。22個國家每公斤胴體的平均成本從1.93美元增加到2.29美元。

              2021年與2020年關鍵指標(每年每頭母豬提供的胴體重、頭均活重、MSY、每公斤胴體的凈利潤、每公斤胴體重的市場價、總成本、總飼料成本)的比較如下:

          7.png

              2021年各國生豬相對盈利能力的分析比較結果如下:

          8.png

          3、使某個國家具有競爭優勢或劣勢的因素

              各個國家的豬企具有優勢或劣勢的因素分析結果如下:

          9.png

              2021年,亞洲豬企的盈利情況優于其他地區主要受益于更高的市場豬價。不過,亞洲生產商也因飼料價格高而處于不利地位。歐洲豬企受益于高生產率,排前3位的是意大利、荷蘭和比利時,每頭母豬每年生產的豬肉超過了2900kg,MSY分別是24、30和29。生產率最低的是中國,每頭母豬每年生產的豬肉只有1500kg,PSY為16.82。美洲豬企最大的優勢是低固定成本。巴西、美國、越南和西班牙的生產商都受益于低勞動力成本。

           4、邊際經濟價值分析

              分析了各國豬企在不同生產指標的邊際經濟價值,如:年產窩數、窩均活仔數、斷奶前死亡率、斷奶到上市死亡率、斷奶到上市的日增重和料肉比。結果如下:

          10.png11.png

          第四部分:總結

           1、根據盈利能力對豬企進行比較,越南、中國、韓國和美國位居榜首;

           2、如果用生產力作為績效衡量標準,那么丹麥和荷蘭位居榜首;

           3、如果以生產成本為衡量標準,巴西和美國最具競爭力;

           4、美國生產商競爭力的來源不僅僅是廉價的飼料,還有高勞動生產率和低固定成本。


          4、“健康一體化”視角下的豬肉食品系統演變

          范德祈教授,香港城市大學

          12.jpg

          圖 范德祈教授,香港城市大學


          第一部分:生態社會系統

              研究豬肉食品系統,并不是研究單獨的豬場,而是研究整個生態和社會系統。

              (1)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中國印度和歐洲;

              (2)消費群體的變化:未來10億進入中產階級的人中,88%將是亞洲人。到2030年,亞洲可能占全球中產階級人口的2/3;

              (3)豬肉消費:2022年按肉類類別劃分的人均肉類消費量排名前3的是美國,以色列和澳大利亞。中國排26位;

              (4)經合組織提供的、按肉類類別劃分的數據顯示,未來幾年豬肉和禽肉的消費量還會穩步增加,這2者是消費量最大的2種肉類;

              (5)生物多樣性:我們要從全人類的角度去考慮,研究多種因素在內的作為1個整體的生態系統,這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3.png


          第二部分:系統復雜性

              (1)系統是一個不同環節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復雜系統。而我們則是系統里的一環。系統的復雜性有多方面的表現,如果我們不對這個系統進行建模的話,新的病原體鑒別起來會非常的困難,甚至是不可能預測的。

              (2)我們還需要找出更多的內部的原因,為什么大流行的病原會出現,根源是為了解決問題。我們需要跨學科,還需要全球視野。

              (3)我們需要拓展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


          第三部分:豬肉食品系統

           1、養豬密度

              2015年世界各國養豬密度分布圖(如下),其中密度最高的地方在中國、歐洲和北美。

          14.png


           2、食品系統的構成

              與供應和服務、產品(各種規模的農場)、肥豬的交易、運輸、屠宰、宰后分割、豬肉貿易和零售,最后到達終端消費者。需要注意的是,死豬收集和屠宰后到消費過程產生的廢物和垃圾也需要我們關注,因為排到自然界中會影響環境。

          15.png

          3、不同的豬肉生產系統

              (1)散養戶;

              (2)大型集約化豬場;

              (3)集約化是養殖發展的一個方向,世界排名前十的豬企有6家是中國企業,其中牧原排名第1;

              (4)全球糧食系統地圖:

          16.png


              包括養殖的農民,中間的加工商、貿易商。消費者驅動前面的環節。從消費者向上游的鏈條施壓,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就可以要求前端提供什么樣的產品。

              (5)糞肥和污水管理辦法

              從傳統的家庭農場到現在整體的一體化的養殖,是有一個非常大的演變。我們需要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糞污和污水處理方法也在進行著演變。

          17.png


          第四部分:食品系統演變

              1、根據盈利能力對豬企進行比較,越南、中國、韓國和美國位居榜首;

              2、如果用生產力作為績效衡量標準,那么丹麥和荷蘭位居榜首;

              3、如果以生產成本為衡量標準,巴西和美國最具競爭力;

              4、美國生產商競爭力的來源不僅僅是廉價的飼料,還有高勞動生產率和低固定成本。


          第五部分:總結

              1、全球肉類生產的強度將繼續提高,這對于生態系統來講是不利的;

              2、生態系統健康對于人畜共患疾病風險管理從根本上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3、包括豬肉在內的食品系統轉型的迫切需要;

              4、在自然和文化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

              5、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


          供稿:李建軍 丹俄國際;曲東帥 丹俄國際

          審校:陳芳洲


            我來說兩句(0人參與評論)
              加載更多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国产又黄又爽又色又湿的视频,五月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acronym id="5recu"></acronym>
              <track id="5recu"></track>
                <track id="5recu"></track>
                <table id="5recu"><strike id="5recu"></strike></table>
                <table id="5recu"><strike id="5recu"></strike></table>
                <acronym id="5recu"></acronym>
                  <pre id="5recu"><s id="5recu"></s></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