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隔離的概念
隔離的字面意思是隔斷、阻隔,使斷絕往來或接觸。如法律程序上對犯罪嫌疑人依法進行隔離搜查、審查的專用房間叫隔離室;為避免傳染,對患有法定傳染病的人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的專用房間叫隔離病房。
隔離有多種形式,比如有形的隔墻、隔斷,無形的隔閡、隔行。隔墻有耳的意思是墻外有人偷聽,比喻秘密可能已被泄露;再比如,近來他倆之間有了隔閡,說明感情溝通出現了障礙或思想認識方面產生了差距;豬病防控專家、動物營養學專家、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專家、飛機研發制造人員等不屬于同一個行業,叫隔行如隔山;裝修新房時,太太說,門廳太大,打個隔斷更實用……
豬場隔離措施。隔離是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的首要原則,讓未感染動物遠離已感染或潛在感染的動物和被污染物品,是阻止病原繼續傳播侵襲健康豬群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具體包括豬場的合理選址與布局,建設圍墻、隔離區等,嚴格管控人員、豬群、車輛、物資、生物媒介的流動等措施。
非洲豬瘟是一種烈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自2018年進入我國以來,野毒株、“野疫苗毒”、變異毒株的共存導致很多養殖戶甚至一些管理較為正規的集團超大型規模豬場淪陷倒閉,停產歇業,復盤復養。長路漫漫,何其艱難!給養豬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加上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流行性腹瀉等一些重大疫病的持續發生,使得養豬業雪上加霜。到目前為止,針對非洲豬瘟既沒有安全有效的商業化疫苗,也無有效的治療藥物。依靠生物安全體系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利用好今后2~3年豬價紅利期多賺錢,是養豬場/戶老板們的不二選擇。
二、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最重要的三原則是:隔離、洗消和監測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提升養豬人生物安全意識,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非洲豬瘟可防、可控、可管理、可根除。生物安全是目前防控非洲豬瘟的唯一有效手段。完善的豬場生物安全體系不僅能有效防控非洲豬瘟,還能大大降低其他豬病的發病風險,減少豬場疫苗、藥物、保健品的使用量,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盈利水平。
豬場內外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建立人員隔離點、豬場圍墻、引種隔離舍、異常豬隔離觀察和治療舍、防鼠隔離帶、臟污管理(糞污連同醫療廢棄物、病死豬處理)隔離區、物料預處理和車輛洗消中心等物理屏障,嚴格控制車輛、人員、物資、豬只的有序定向單向流動以及阻止生物媒介接近豬場、豬群,檢測實驗室的規范建設管理,對防控非洲豬瘟的作用和意義重大。
三、常用的隔離措施
(一)人員隔離點
經過背景調查、登記、洗消合格、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人員進入指定的人員隔離點宿舍,封閉隔離48~72小時后由專車專人送至距離豬場大門口500米處下車,自行沿著豬場專用道路走到大門口的人員消毒通道,洗消換衣進場后再在場內生活區宿舍內隔離24小時才能進入生產區恢復工作。
隔離期間的生活起居、洗漱用餐、娛樂健身均在隔離點宿舍內進行,隔離人員不得離開隔離宿舍房間,以便將在豬場外面攝入的食物徹底代謝排出體外。
人員隔離宿舍的位置要相對獨立,四周空氣清新,房間內部生活設施齊全、基本生活用品齊備、溫度條件適宜、環境衛生整潔,內設衛生間、淋浴間,有網絡、電視等休閑娛樂設施及干凈的換洗衣物,安排人員每天按時送中央廚房統一做的三餐飯菜,收集餐余。讓隔離人員服從安排,遵照隔離SOP流程、安心坦然接受48小時的孤獨隔離。
隔離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飯前便后勤洗手,如廁后及時徹底沖掉排泄物,每天洗澡換衣服。
隔離點工作人員要確保宿舍內的環境、設施設備及生活用品均經過徹底有效洗消且檢測合格,生活用品的數量能夠滿足最長72小時隔離期間的使用。
工作人員在注重自身生物安全的同時,不要在人員隔離期間進入宿舍做清潔打掃工作,防止發生交叉污染;等隔離人員隔離完成離開宿舍后,再進入隔離舍打掃房間、檢查設施設備、徹底洗消、更換生活用品和換洗衣服等,完成上述工作后,也需要對自身進行嚴格的洗消。
(二)豬場隔離環境
人多地少、生物安全意識淡薄、養豬業的頂層設計欠缺、進入或從事養豬業沒有設定門檻的國情現狀,現實中豬場與周圍環境中的村莊(2公里范圍內沒有村莊)、交通主干道(距離主干道要500米以上)、其他畜牧場以及高風險場所(5~10公里內沒有屠宰廠、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點、活畜禽交易市場)的隔離距離都不夠理想。場內生產區、管理區、生活區、無害化處理區相互間的隔離距離太短,無有效隔離屏障,也不符合動物衛生防疫要求。因此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更要注重后天采取隔離措施來加以補救。
1.圍墻是豬場最大的物理隔離屏障
豬場外圍墻是抵御非洲豬瘟等疫病侵襲的第一道防線。防控非洲豬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把非洲豬瘟病毒連同被感染的豬以及被污染的所有人、物、車等一起阻擋在豬場外。
(1)要實心圍墻,真材實料,結構牢固,墻體嚴密,沒有里外直接互聯互通的任何漏洞;
(2)圍墻要有一定的高度,埋入地下部分深0.5~0.7米,做實基礎,地面以上部分至少2米高,原則上越高越好,阻止人、車、畜進入以及氣溶膠、飛沫和塵埃飄入;
(3)豬場四周外圍墻要安裝監控,實時查看,定期檢查回放;
(4)定期清除圍墻內外兩面墻腳長出來的雜草、藤蔓等植物;
(5)不要沿墻角堆放物品;
(6)排水孔等用鋼絲網進行封閉,場區線路系統和圍墻交叉處做好封擋,防止老鼠等動物進入。
2.緊急情況下的臨時消毒隔離帶
周邊10公里范圍內的豬場發生重大疫情時,要用生石灰在豬場周圍建立2米寬的消毒隔離帶。
3.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臟污處理區之間,以及生產區所屬的隔離區、公豬站、配懷區、分娩區、保育育成區之間,都要砌實心圍墻或用彩鋼板加以隔離,地面上高度在3米左右,以建立有效物理屏障,來切斷病原微生物在各區之間快速傳播的風險;即使某個區域病原檢測陽性,也能在3~7天之間定點精準清除、環境快速凈化到位。
(三)豬場內部隔離
1.引種隔離舍
感染豬與易感豬之間的直接接觸是傳播疾病最快的途徑之一。因此對引進豬只進行隔離,可有效避免重大疾病的傳播。隔離期間,對引進豬只健康進行觀察的同時,要進行免疫或馴化、驅蟲保健。
(1)隔離舍應與豬場生產區有安全有效的距離,距離生產區500米以上,處于生產區的下風向,采用全封閉式管理;
(2)隔離舍采用全進全出制,批次間要嚴格清洗、消毒、空欄不短于30天;
(3)豬群隔離時間在45~90天,最好是90天,可有效馴化豬藍耳病、豬支原體肺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等重大疫??;
(4)隔離場的工作人員吃住都在隔離舍,工具、設備專舍專用;
(5)引種到場后先對車輛和豬只采樣進行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確認陰性后趕入隔離舍,若新建豬場處于空欄狀態,則可以直接進入配懷舍飼養;
(6)豬群進隔離舍飼養21天、42天、63天、合群前隨機采血樣檢測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和抗體,每次檢測確認雙陰性,最后進入生產區投入正常生產。
2.異常豬隔離觀察舍
豬場每天進行健康巡查,把可疑豬、病弱豬、“不高興豬”及時安全地調入隔離舍,接受觀察、治療、護理、保健和疫情排查。
(1)隔離舍位于豬場的側方向或者下風向,與健康棟舍的距離應大于100 米;
(2)隔離舍封閉管理,專人負責,工具專用,堅持嚴格的隔離消毒制度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制度;
(3)隔離康復豬不能回到健康豬舍;
(4)非必要情況不要對病死豬進行剖檢;
(5)隔離舍進出道路不得與生產區健康棟舍交叉或者共用。
一個豬場不可能不發生豬病,任何一個獸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有病豬都治愈。豬場一旦確診以下病豬,應不予治療,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及時無害化處理:無法治愈的病豬;治療費用較高的病豬;治療費時費事費工的病豬;治愈后經濟價值不高的病豬;傳播快、危害大的傳染病病豬。
3.飼養單元隔離式改造
(1)豬舍:改大棟為小棟,欄舍之間用實體墻隔開;
(2)飲水:改通槽式飲水為獨立式飲水。
(四)生物媒介隔離
1.防鼠隔離帶、防鼠板
(1)圍墻和棟舍外圍按規范鋪設碎石子防鼠隔離帶或安裝防鼠板;
(2)對不能堵塞的孔洞、暴露在地表的糞溝、表層水溝、庫房和廚房的窗戶、排氣扇、通氣孔、排水孔等重要部位,為了防止老鼠從這些地方進入,都要安裝牢固的防鼠鋼絲網。
2.蚊蠅、鳥、野貓、野狗等也要用物理、化學等手段,與豬場、料塔、豬舍、豬群徹底有效隔離開,斷絕接觸。
(五)物料隔離預處理中心
物料流動是非洲豬瘟病毒進入豬場的重要途徑之一。所有物料在進入豬場內部生活區和生產區之前都要遵循嚴格的生物安全規范,避免將非洲豬瘟病毒帶入場內。
物料預處理中心距離豬場3公里,包括物料接收區(待檢區)、物料處理區、物料倉儲區三部分,各區域通過物理隔斷來實現嚴格的臟區、凈區劃分,進行分區管理,同時能夠滿足檢測合格的物料由臟區向凈區的單向移動。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物料,立即遣返退貨。
用不同消毒方式對不同物料進行消毒處理后,需在物料倉儲區分類隔離靜置2~3周時間,按照先進先出的順序出庫。
(六)車輛隔離洗消中心
按照“單向流通,分區管控,進出口分開”的原則建設車輛洗消烘干中心。設立停車待檢區、車輛清掃區、車輛洗消區、車輛烘干區、車輛待出區、人員洗消區六個專區,區與區之間要設立有效牢固的物理隔離屏障。
通過對車輛的清洗、消毒、70℃30分鐘烘干、駕駛員的充分洗消,最大程度降低車輛攜帶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消除車輛接近豬場可能造成的生物安全風險。
社會上有資本、舍得投入的“細心又闊氣”的豬場老板,在距離豬場大門口3000米、1000米、500米處分別建立一、二、三3級車輛洗消隔離中心,車輛經過3次時長6~8小時的反復洗消隔離,加大了洗消保險系數。
(七)臟污隔離區(糞污、醫療廢棄物、病死豬存放點)
1.糞污處理方面
(1)場內做好雨污分流,污水采用管道輸送,避免雨季暴雨攜帶病原微生物倒灌進入豬舍;
(2)各類污物有明確的運輸人員、運輸車輛、處理地點、處理流程和處理人員;
(3)污物收集桶要注意蓋好上蓋,防止鳥類或蚊蠅接觸、污染場內生產環境;
(4)豬場圍墻外,由公司行政綜合部指定的外部保潔人員,使用中轉垃圾的專用車輛,將垃圾運出去;
(5)嚴禁使用新鮮糞污在生產區種菜施肥,必須經過3~6個月的厭氧發酵或制成有機肥后才能安全使用,以免糞污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生產區大環境;
(6)糞污暫存池以及固體糞便、污水和沼液的儲存設施應滿足防雨、防滲、防溢流要求;糞污暫存池里儲存的糞污總量不要超過池高的2/3;每周對糞污暫存池周邊進行2次有效消毒;
(7)用豬場自己的專業吸糞車在豬場圍墻外的暫存池吸取并運送糞污;吸糞車及駕駛員每次運送糞污前后,都要在公司行政部指定的二級洗消點進行徹底洗消并采樣檢測;按照規定路線行駛;吸糞車每次運送糞污后,要對其經過的豬場附近路面進行徹底消毒。
2.醫療廢棄物處理
豬場醫療廢棄物由專人負責管理,定期聯系簽約的有資質的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單位將醫療廢棄物運走處置。
3.病死豬處理
病死豬包裹后由專人專車、專用道路運送至四周有圍墻的小冷庫儲存,沿途不得撒漏。定期移交到獸醫站指定的病死豬收集點進行無害化處理。
(八)非洲豬瘟檢測實驗室要分區隔離、規范管理
熒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從低微含毒量樣本中擴增病毒特異性核酸片段,實現對非洲豬瘟病毒的準確檢測。該方法的優點明顯,敏感度高、特異性高、準確率高,可用于豬場環境樣本和豬血液等組織液的檢測;同時其缺點也很明顯,操作復雜、成本高,需要配備專業設備、合適的室內環境和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士,花費時間也比較長,單個樣本的檢測時間超過1個小時;如果操作失誤,對檢測結果和豬場投資管理方經營決策影響較大,同時有可能造成檢測實驗室的污染。
豬場建立檢測實驗室,要分試劑配置區、樣本制備區、核酸擴增區和產物分析區4區規劃布局建設,4個區域相互隔離獨立,每個區域有獨立的上下水、空調通風系統,區域間設立傳遞窗。要規范管理運營好檢測實驗室,為一線的生產經營提供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為生物安全、豬群健康、紅利期養豬多賺錢保駕護航。
四、查漏補缺,持續改進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要發動全體員工對實際操作中發現的不足和漏洞進行整改完善,通過改造提升硬件來提高生物安全隔離措施執行的便利性、合理性、有效性,多用設備設施來彌補人員體力和精力的不足,多用物理隔斷代替人員的自覺性。改造提升還包括改變人的思維模式、認知水平,通過不斷的專業學習、會議交流和專門培訓來提高全體員工對生物安全的認知,用理論指導實踐,用生動有效的實踐來豐富、驗證枯燥的生物安全理論。全體員工要保持對生物安全隱患的警覺,及時查漏補缺,通過改造硬件和改變思維模式,與時俱進,來保障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動態調整和運營安全。
豬場內外采取以上一系列“封閉式隔離管理”措施,為的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豬群且免受非洲豬瘟等重大傳染病的侵襲。公司領導或豬場場長要以人為本,以防非抗非、養好豬為中心,要對員工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多一點激勵(物質、精神兩手都要有、都要硬),要讓員工心悅誠服地自覺接受“封閉式隔離管理”,心情舒暢,生活愉快,工作認真,團隊執行力強,人心穩定。這樣的人性化管理、勞資雙方合作默契的氛圍,何愁大家不眉開眼笑呢?這樣的豬場,何愁養不好豬呢?投資豬場的老板們,何愁不賺的盆滿缽滿呢?
專家點評
目前我國非洲豬瘟呈現地方流行現狀,同時近期報道的假疫苗毒和天然變異弱毒無疑是雪上加霜。豬場外圍環境中非洲豬瘟病毒污染壓力大(傳染源風險大);尚無合格的商業化疫苗,基于國外一百多年的暴發和持續的疫苗研究情況,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合格的非洲豬瘟疫苗,同時目前來說,基本上所有豬只對于非洲豬瘟都是易感的,因此切斷傳播途徑,或者說隔離就顯得至關重要,有時也是唯一能發力的點。
如何將病原隔離到豬場外,如何將病原隔離到豬群外,如何將進入機體的少量病原隔離消滅是非洲豬瘟防控中的隔離關鍵環節。同時,有形的生物安全隔離防控軟硬件,無形的生物安全隔離防控意識、認知、思考等,都是非洲豬瘟防控成功的基石。
本文告訴我們隔離是關鍵,隔離在我們豬場的人、豬、車、生物媒介、物等生物安全防控中廣泛應用,我們要以嚴格的隔離、洗消、檢測等措施推進豬場的生物安全建設。讓隔離融于豬場每位員工的意識和臨床實踐中,并在生產中不斷實踐和升級隔離管理措施。讓隔離變得便利、合理、經濟和有效。
隔離對非洲豬瘟防控至關重要,但對執行人員,特別是在經年累月的執行中,卻是很大的考驗。一方面要讓員工將隔離融入思考意識中,甚至融入骨髓和基因中;另外一方面,豬場負責人需要知道隔離的實務是為了成功防控非洲豬瘟,因此,要以人為本,以防非抗非、養好豬為中心,要對員工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多一點激勵(物質、精神兩手都要有、都要硬),要讓員工心情舒暢,生活愉快,工作認真,團隊執行力強,人心穩定。
(審核編輯: 豬豬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