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地址: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港商務中心35棟
- 郵編:330115
- 聯系人:尚經理
- 聯系電話:0791-83775206
- 郵箱:yuejie_zhou@soozhu.com
- 網址:http://www.sherealcommunity.com
- 給我留言
首頁>>技術指導>>詳細內容
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發布時間:2023-03-30發布企業:江西尚博制藥有限公司人氣:5512
豬流行性腹瀉病會導致仔豬生長緩慢、成活率低、飼料報酬低, 給養豬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隨著天氣變化和冬季的來臨, 應引起高度重視, 并采取有力措施, 避免本病的發生。
一、病源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是冠狀病毒科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 主要存在于腸絨毛上皮細胞和腸系膜淋巴結, 隨糞便排出, 污染了周圍環境。本病病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 對乙醚、氯仿等敏感, 用堿性消毒劑都可將其殺死。
二、診斷
(一) 流行特點
病豬是主要的傳染源, 各種年齡段的豬均能感染發病, 但1-7日齡的內的哺乳仔豬感染率最高, 死亡率幾乎是100%, 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著豬齡的增長而下降, 在臨床上上斷奶仔豬、育肥豬、種豬癥狀比較輕, 病死率較低。此病發病季節主要是冬春季節, 一般為當年12月至第二年3月內發病最多, 此病傳播非常迅速, 養豬密集的豬場數日內全群都會感染。
(二) 實驗室診斷
豬流行性腹瀉的病原是一種 (類冠狀病毒PED) , 與傳染性胃腸炎 (冠狀病毒TGE) 的病原相似, 在臨床上很難區分, 只是傳播速度較慢, 仔豬死亡率相對較低而已, 為了能準確區別須進行實驗室診斷做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即采用發病豬只的糞便直接用電鏡觀察糞便中PED病毒的存在, 也可應用免疫熒光抗體和酶聯吸附 (ELISA) 試驗進行診斷。
三、發病原因
(一) 未使用疫苗
母豬未注射流行性腹瀉疫苗, 導致仔豬和育肥豬缺少母原抗體而發病。
(二) 環境消毒不力
日常環境消毒和圈舍清潔消毒不嚴格, 造成該病毒治病性增強, 導致易感豬群感染發病。
(三) 天氣變化
冬春季節天氣變化劇烈, 豬群體況及抗病力弱, 特別是春季氣溫回暖, 病毒活躍, 致病性增強, 常是每年的高發時間, 因此呈現明顯的季節周期性。
四、預防措施
(一) 加強飼養管理
冬春季節注意溫度變化, 產房溫度要在25℃左右, 保育舍溫度在22℃左右, 做好通風換氣, 保持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
(二) 加強哺乳仔豬飼養管理
保持圈舍衛生干燥, 避免受潮, 受涼。固定奶頭, 保證出生后的仔豬都能吃上初乳。提早補飼, 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 早開食有利于增強仔豬胃腸功能。
(三) 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供給均衡的營養保證胎兒正常發育, 提高仔豬初生重和抗病力。對母豬接種腹瀉二聯苗, 在疫情嚴重地區對妊娠母豬進行人工感染 (用少量腹瀉仔豬的糞便拌料飼喂產前一個月的懷孕母豬) , 仔豬通過哺乳獲得抗體。做好產房衛生和生產母豬的清潔、消毒工作。
(四) 接種疫苗
每年10~11月份對母豬、種公豬全群接種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 經產母豬產前一個月接種, 后備母豬產前40d和20d分別接種。仔豬斷奶后10~15d接種一次。
(五) 加強日常防疫工作
飼養員進入豬舍前洗澡、更衣、換鞋經過消毒池進入。生產中采用全進全出生產模式打斷該病的循環。用酚類、氯制劑和碘制劑等消毒劑對環境、圈舍經常噴霧消毒, 殺滅病毒, 同時也可防止其他疾病的發生。當豬場發病時進行緊急預防, 應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場區周邊可遍撒生石灰切斷傳染源。
(六) 預防保健方案
母豬產前30天開始使用紫蟾散拌料,可大大降低流性腹瀉發病程度。母豬產前、產后注射紫蟾針,可降低母豬炎癥,生產產程大幅縮短。
小豬產后,使用紫蟾針+頭孢,進行三針保健,可降低流性腹瀉發生。
五、治療措施
(一) 及時隔離對癥治療
發生疫情時對病豬立即隔離, 加強飼養管理, 清除污染物和糞尿, 防止病源傳播。對患病豬進行對癥治療, 選用流腹康注射+紫蟾針灌膚聯合用藥。同時,母豬注射紫蟾針,用紫蟾散拌料,進行母子同治。
(二) 緊急接種
可用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緊急接種。
(三) 對并發癥或脫水的措施
發生和其他疾病并發或脫水時, 可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作預防用藥, 同時添加電解多維營養劑, 防止因持續腹瀉造成電解質紊亂和營養不足。
(五) 緩解癥狀措施
由于本病屬病毒性疾病, 尚無特效療法。為減輕癥狀, 減少死亡, 縮短病程, 降低損失, 可采用停食1~2d或口服補液鹽;仔豬腹腔注射5%~10%糖鹽水20~40m L, 維生素C 5~10m L, 供給清潔充足的飲水和易消化的飼料, 加強護理可取的一定的療效。